上图:隆平水稻博物馆“杂交水稻之父——袁隆平陈列”展厅场景。从座 |
从湖南长沙上空俯瞰,馆感浏阳河东岸的受稻一座建筑,如同一朵盛开的田逐芙蓉花,又宛若秋天里一串饱满的力量稻穗,这里便是从座国内第一座大型水稻博物馆——隆平水稻博物馆。5栋主体建筑将博物馆分为陈列、博物库藏等5个功能区,馆感寓意五谷丰登。受稻
隆平水稻博物馆于2019年开馆,田逐走进这座总建筑面积1.8万平方米的力量国家二级博物馆,里面展品丰富,从座图文并茂,博物前来参观的馆感观众络绎不绝。博物馆以水稻为主题,共有三大基本陈列,分别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稻作文化、水稻的生长过程,以及杂交水稻的产生、发展和影响。博物馆拥有8000多件藏品、6000平方米陈列区,辅以环幕影院、动态投影等多媒体设备,将中国千年的稻作文化和“杂交水稻之父”的故事娓娓道来。
隆平水稻博物馆馆长盘敏介绍,袁隆平院士在博物馆附近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,建立这个博物馆,是希望有一个窗口,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袁隆平孜孜以求、执着探索的精神,同时也可以展示中华民族深厚的稻作文化和农耕文明,更好地宣传中国杂交水稻科技成就。
第一展厅为“稻米香万年——中国水稻历史文化陈列”,从秦朝统一度量衡用来量米的米升,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稻谷;从唐代的曲辕犁,到清代的谷印,一件件展品,呈现了中国悠久的水稻种植文化,也印证了“湖广熟,天下足”的古语,反映了湖南对于水稻种植的重视,和古人在农耕稻作领域的勤劳和智慧。
第二展厅是“奇异的旅程——水稻的一生陈列”,这个展厅通过小女孩的独特视角,引领观众认知水稻,了解水稻从一粒种子开始,历经播种育秧、成长分蘖、育穗开花、稻田管理、丰收在望、颗粒归仓,直至加工成米饭的过程,展示了水稻的一生。
第三展厅是“杂交水稻之父——袁隆平陈列”,介绍了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的一生,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尽的文字,生动再现了袁隆平院士从发现杂交水稻,攻坚克难研究水稻,到成功培育出多个高产优质品种的艰辛历程,使得中国人民端牢了自己的饭碗,并惠及多个国家,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他对农业科学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。很多中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这里,了解袁隆平院士的卓越贡献以及水稻的科技创新,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,从小树立爱粮、惜粮、节粮的意识。
透过隆平水稻博物馆的落地窗望出去,一片广袤的稻田映入眼帘,这里是隆平水稻文化园,用作室外教学基地。“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有这么一个地方,让观众来感受水稻的文化,是非常不容易的。”博物馆讲解员卢雅靖介绍,隆平水稻文化园占地210亩,其中包含隆平文化广场、水稻梯田实践基地、袁隆平主题雕像等景点,形成了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、科普教育与劳动实践自然结合的体验空间。
展厅一角,来自湖南岳阳的丰嘉怡在现场看展很入神,她对记者表示,这是第一次前来观展,对于馆内介绍的袁隆平总结成功的“知识、汗水、灵感、机遇”八字箴言很有触动。“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袁隆平爷爷的这种精神能给我带来巨大的鼓励,将来希望考上湖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。”丰嘉怡说。
袁隆平一生追寻“禾下乘凉梦”与“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”,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,他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,是当代农业科技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。如今,隆平水稻博物馆先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等荣誉。离开博物馆时,印在展馆墙上的话语引人注目:“人就像种子,要做一粒好种子。”不少参观者在这里久久驻足,细细回味。
近日,2019年安徽省“春风行动”招聘会拉开帷幕。据介绍,安徽省今年计划开展招聘会979场,第一季度招聘活动将持续到3月底。 据了解,招聘会提供的岗位主要涵盖生产制造、信息科技、生活服务等行业, ...
伽师新梅,不愧为高端水果“新秀”|疆味攻略③_南方+_南方plus编者按:为助力“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”专项工作,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联合南方农村报推出“疆味攻略”系列报道,通过展示受援地名 ...
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陈宸记者刘浩)2月6日,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。数据显示,2023年第四季度,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根据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年度计划,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 ...
近日,博雷顿BRT120E批量交付客户,博雷顿售后服务团队在矿山现场紧张有序地忙碌,践行“交付不是销售终点,而是服务起点”的企业运营理念,现场解决客户诉求,并为创造长期价值打好 ...
禁止正式比赛、禁止足球操、禁止只练足球……3-6岁的孩子,如今有了一份足球的《负面清单》。 为持续、科学推进3-6岁儿童足球活动,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“全国校足办”)近日 ...
中国消费者报南昌讯陈超记者朱海)近期,江西省气温骤降,低温雨雪冰冻等天气频发,严重影响特种设备使用安全。为防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,1月23日,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特种设备安全防范提示。电梯安全风险包括: ...